未來網記者從京東方面獲悉,按照京東POP店(即開放式店鋪)目前的規(guī)則,一個店不允許開兩個類目。如母嬰店、玩具店專營店等入駐審核時,不允許跨類目賣兒童化妝品,后臺不支持添加相關商品,除非店家后期單獨向招商部門申請?zhí)厥鈱徟?/p>
但是,在多個電商平臺,未來網記者以“兒童化妝品”為關鍵詞搜索,彈出很多玩具店、禮品行、母嬰店等,甚至還有五金店。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里面賣的卻是被包裝成“玩具”的兒童化妝品。不少店鋪的工商資質信息顯示,其業(yè)務范圍并不包含化妝品。
化妝品“偽裝”成玩具
參加節(jié)目表演,圈子社交,小朋友也開始流行化妝。“顏值經濟”裹挾下的市場需求催生了新賽道——兒童彩妝,甚至有小學生做起了美妝博主生意。
考拉海購2020年7月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兒童彩妝同比上年增長300%;2020年5月,兒童化妝品的整體銷售額增長超1200%。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看到一款兒童化妝品禮盒,店家名字為“博匯玩具專營店”,店鋪主要推薦商品是兒童化妝品。但其店鋪資質和工商登記信息中均無化妝品業(yè)務。
未來網記者該店的客服咨詢化妝品資質和備案號等信息,被告知“收到貨,都可以看到。”“您要看什么,就有什么。”
無化妝品經營資質的玩具店大賣兒童化妝品,他們是如何通過審核的呢?
未來網記者聯系該玩具店所在電商平臺的人工客服,被告知“目前開店賣兒童化妝品,沒有強制的(化妝品)資質要求。”
這就不難解釋電商平臺上為何出現了那么多沒有相關資質的玩具店、禮品行都在賣兒童化妝品。
京東方面向未來網記者新回應稱,目前已在全平臺進行整改,將玩具店違規(guī)上架的商品予以下架。一旦發(fā)現問題,會根據規(guī)則處罰,絕不姑息。
這些“玩具套盒”里裝的用于涂抹在兒童身體皮膚的產品究竟屬于化妝品,還是玩具?
2021年10月8日,我國針對兒童化妝品監(jiān)管的法規(guī)文件《兒童化妝品監(jiān)督管理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正式發(fā)布。盡管該《規(guī)定》未對兒童彩妝是否屬于化妝品給出說明,但是,近日,國家藥監(jiān)局對上述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認定。即“兒童彩妝產品符合化妝品的定義,應按照化妝品管理。”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接受未來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國家藥監(jiān)局的解釋,兒童彩妝屬于化妝品再無爭議。裝進“玩具套盒”里的彩妝自然也是化妝品,應遵守《條例》和《規(guī)定》要求,其生產經營者應加強兒童化妝品質量管理,保證產品質量安全,且配方設計遵循安全優(yōu)先、必需和配方極簡原則。
明明是化妝品,為何會被包裝成“玩具”?
兒童彩妝生產代工廠佛山市雅麗詩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一語道破天機。目前市面上的兒童化妝品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妝字號,另一類是玩具類。妝字號化妝品需要備案;作為玩具的話,不需要備案,取得3C認證就可以銷售。
于是,為了繞過化妝品的嚴格備案審批和監(jiān)管,很多企業(yè)利用擦邊球的方式,將兒童化妝品“變身”為玩具。
“如果不是參加演出或學校的慶典,我不會給孩子用彩妝。”北京市朝陽區(qū)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主治醫(yī)師王紅蕊向未來網記者表示,彩妝含有大量人工合成的色素和粉劑類成分,合格的兒童彩妝產品都會對兒童皮膚造成負擔。更何況,很多兒童化妝用品被偽裝成“玩具”,安全性更難保障。
“食品級”宣傳大行其道
事實上,兒童化妝品并非以玩具這一種方式向兒童滲透,宣傳“食品級”是商家的又一擦邊球行為。比如“‘純植物提取’‘清水可洗’‘食品級’,安全無毒副作用,孕婦兒童都可以用。”
這些都是商家常用的宣傳套路。
尤其是兒童唇膏,有的商家把“食品級”“可食用”等吸引眼球的字眼標注在外包裝上或寫進產品介紹里。
未來網記者看到,某電商平臺上“紅色小象旗艦店”售價200多元的兒童化妝品套盒的宣傳文案里,兒童口紅、唇膏均強調“可食用色素”或“食品級色素”。
“我就是沖著‘食品級’這仨字買的。”家長曾女士在線下店購買了一款曼秀雷敦唇膏,上面標識“食品級”成分。“我以為這種(唇膏)是可以吃的,感覺特別放心,給孩子用的也是這款。”
對此,曼秀雷敦(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回復未來網記者稱,“曼秀雷敦將盡快采用新標簽,以符合新法規(guī)的要求。”
兒童化妝品貼上“食品級”標簽,是否就意味著安全?
王紅蕊認為,很多標榜“食品級”的兒童化妝品并沒有取得國家妝字號備案,其成分幾乎和成人護膚品一樣,如果涂在兒童稚嫩的皮膚上,無疑會造成皮膚損傷或過敏。
即將于2022年1月1日生效的《規(guī)定》明確要求,“兒童化妝品標簽不得標注‘食品級’‘可食用’等詞語或食品有關圖案。”
為了避免消費者被“食品級”概念忽悠,2021年10月18日,國家藥監(jiān)局明確提示消費者,“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食品級’化妝品”。
這對于把“食品級”當噱頭的兒童化妝品企業(yè)而言,無疑是當頭一棒。
“食用級”概念屬于虛假宣傳
既然不存在食品級化妝品,為兒童量身定制的“食品級”化妝品的安全性自然也要打個問號。
前不久,有媒體報道,兒童使用彩妝后皮膚過敏、潰爛,登上熱搜;消字號寶寶霜導致嬰兒變“大頭娃娃”......
朱巍表示,很多商家利用“食用級”概念讓家長誤以為吃都可以,抹在臉上肯定安全。從法律的角度,這屬于虛假宣傳,商家和平臺都有責任。
2021年,廈門香普爾日化有限公司因無證生產兒童化妝品被罰337萬余元,其法人代表譚某被終身禁業(yè)。這是《條例》實施后,全國處罰到個人并終身禁業(yè)的化妝品行政處罰案件。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于鯤向未來網記者解釋道,《規(guī)定》中明確,“使用禁止用于化妝品生產的原料、應當注冊但未經注冊的新原料生產兒童化妝品”及“在兒童化妝品中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都屬于情節(jié)嚴重的情形。根據情節(jié),涉事企業(yè)會被吊銷化妝品許可證;對主要負責人終身禁止業(yè);構成犯罪的,還會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于電商平臺的責任,十多天后即將生效的《規(guī)定》和《條例》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于鯤補充道。
《規(guī)定》要求電商平臺內兒童化妝品經營者全面、真實、準確披露與化妝品注冊或備案資料一致的化妝品標簽等信息,并公示兒童化妝品標志——“小金盾”。
按照《條例》規(guī)定,若電商平臺經營者未依規(guī)履行實名登記、制止、報告、停止提供電子商務平臺服務等管理義務的,主管部門有權責令其限期改正,并處以2萬元以上至5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有權處以200萬元以下的罰款。
在線咨詢